西部決策網訊(記者馬瑞 陳子龍)基層治理是社會穩(wěn)定的基石,面對復雜多樣的矛盾糾紛,如何實現“小事不出村、大事不出鎮(zhèn)、矛盾不上交”?黃龍縣給出了新時代的解題思路。2024 年成立的黃龍縣矛盾糾紛調處中心,以“1+ 3+ N”楓橋式調解模式為抓手,打造矛盾化解的“終點站”,讓“楓橋經驗”在黃土高原煥發(fā)出新活力。
走進黃龍縣矛盾糾紛調處中心,現代化的功能分區(qū)與忙碌有序的工作場景相互映襯。寬敞明亮的接待大廳內,人民調解、行政復議、法律援助、公證四大服務窗口整齊排列,構筑起守護基層穩(wěn)定的首道防線。黃龍縣矛盾糾紛調處中心專職調解員趙社平介紹:“我們就像矛盾糾紛的‘前線哨所’,每天都要接待群眾,高峰時期每天接待 20 到 30 多位。從鄰里口角、土地糾紛到突發(fā)群體事件,我們都需第一時間介入處理。”
在自助服務區(qū),科技為法治服務賦能,讓群眾觸手可及。群眾輕點智能終端,就能獲取專業(yè)法律知識;法律咨詢系統(tǒng)通過語音交互,提供 24 小時在線答疑。
黃龍縣矛盾糾紛調處中心整合司法、公安、民政等 12 個部門資源,組建專業(yè)調解智庫。今年,司法局創(chuàng)新推出調解協議司法確認“綠色通道”,已為 32 起糾紛加蓋“司法公章”?!按a上法庭”的入駐,更是讓當事人足不出戶即可參與調解。在外地打工的當事人楊紅坡通過視頻連線接受采訪時表示:“沒想到通過微信小程序掃碼就能和調解員‘面對面’,三天就解決了拖欠半年的工資糾紛?!?/p>
黃龍縣探索的“1+3+ N”楓橋式調解模式,是破解基層治理難題的“金鑰匙”?!?”即縣委統(tǒng)攬全局,“3”支專業(yè)調解隊伍協同作戰(zhàn),“N”方社會力量廣泛參與,形成“黨委領導、多方聯動、全民參與”的大調解格局。派單式、點單式、聯調式三種調解方式靈活運用,為每一起糾紛找到“最優(yōu)解”。
2024 年 5 月,石堡鎮(zhèn)的一起肢體沖突案件,充分檢驗了調處中心的效能。因經濟問題大打出手的兩家人,在調解團隊“背對背疏導情緒、面對面平衡利益”的專業(yè)調解下,僅 48 小時就達成和解協議。當事人張曉冬感慨:“我這個經濟糾紛案,經過黃龍縣矛盾糾紛調處中心多次耐心、細心調解,現在欠款已還,我心里特別舒服、滿意,非常感謝調解中心?!?/p>
數據見證成效:自中心成立以來,累計化解疑難糾紛 47 件,調解成功率達 98.6%,群眾滿意度高達 99.2%。黃龍縣司法局一級主任科員朱延峰表示:“下一步,我們將依托‘智慧調解’平臺,打造‘線上+ 線下’全鏈條服務體系,真正實現矛盾不上交、平安不出事、服務不缺位,讓新時代‘楓橋經驗’在黃龍結出更多碩果!”
從“一站式”服務平臺到創(chuàng)新調解機制,黃龍縣矛盾糾紛調處中心用實干與智慧,書寫著基層治理現代化的新答卷。這座守護萬家安寧的“和諧驛站”,正成為新時代“楓橋經驗”最生動的注腳。